最新动态

王羲之首次公开的绝美行书,这字独具“神通”,弥补书法史一大遗憾!

虽然钟繇和王羲之处在同一时代,但是他们的书法风格天差地别,钟繇继承篆隶、碑学的古拙浑穆之风,所写楷书敦厚宽绰,气韵偏为阳刚,王羲之则与之相反,独具创新思想,点画秀逸流美。

图片

他善用侧锋,且笔势内擫,追求飘逸流美之风,故而其字形态娇小,向内收紧,无法像钟繇一样,撰写恢弘宽绰的大字,点画阳刚气不足,譬如韩愈曾说:“羲之俗书趁姿媚,数纸尚可博白鹅。”

图片

再加上王羲之没有大字传世,导致后世认为,“二王”笔法有缺陷,会束缚用笔灵活性,一旦学了就不能写大字,其实“秀逸”书风,并非如此极端。

譬如日本收藏的王羲之真迹,点画苍劲拙质,极具古雅之气,没有一味延续《兰亭序》风韵,而且台北故宫,珍藏着一幅王羲之“雄健大作”,如今首次公开。

图片

此帖就是《临钟繇千字文》,此作内容比周兴嗣版本更早,根据钟繇楷书而编撰,4字为一句,通篇朗朗上口,也是不容错过的经典,王羲之亲自抄写,融合钟繇的技法和气韵,可谓弥补书法史一大遗憾。

图片

卷首注有“魏太尉钟繇千字文,右军将军王羲之奉勅书”,王羲之常见法帖的字体,大小约为1~2厘米,此作单字大小约为2.5厘米,体势宽阔明朗,内在布白偏多,十分明媚大气。

图片

起笔依然采用尖峰和侧锋,运笔坚守中锋,由此入纸后快速转换,起笔处大多有一位小圭角,譬如“书”字,起笔换锋后,向上运笔并重按,中间又换一次笔锋,转折处平滑圆融,具有儒和娴雅之气。

图片

至于最后一步,王羲之顿折而回,中锋顺势而下,点画粗细、浓淡变化鲜明,意态颇为灵动,呈现直观、立体的视觉效果,还蕴含韵律感,笔笔独具“神通”。

同时相比《兰亭序》等作品,此帖墨色更加浓厚润丽,气力浑实洞达,极具磅礴气象,章法排布也错落起伏,不恪守单一势态,尽显艺术的天然本真之美。

图片

《临钟繇千字文》真迹早已失传,目前仅有“宋拓本”传世,字迹保存精善,通篇完好无损,每一个笔画的细节处护理,全都鲜明可察,便于掌握正确技法。

图片

时常临摹此作,可以领悟2种书风,既能提高用笔劲力,保证控笔稳健从容,赋予点画古雅拙质的凝厚质感,经得起品析和琢磨,还可以增强字体的灵活性、生动感,不再拘谨呆滞,呈现艺术之美。

图片

而今,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羲之《临钟繇千字文》,进行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对比原作进行1:1还原。
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世纪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